当 WTA500 东京赛的记分牌定格在 2-6、0-1 时,万卓索娃的退赛举动本应随着医疗人员的入场告一段落。但前世界第一普利斯科娃在播客中那句 “更倾向于认为她是看到没机会才放弃” 的评论,却让这场未完成的比赛升级为捷克网坛的公开论战,而温网冠军万卓索娃的强硬回击,更撕开了职业网坛伤病伦理的灰色面纱。
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场充满宿命感的对决。东京赛上,万卓索娃再次遭遇同胞穆霍娃 —— 这已是她短期内第三次在正式比赛中与这位训练伙伴隔网相对。此前宁波站的失利阴影尚未消散,印第安维尔斯大赛的败绩仍在记忆中,当穆霍娃的正手进攻持续压制防线,万卓索娃的肩膀旧伤突然发作,在次盘开局便无奈挥手退赛。这本是职业赛场常见的遗憾,却在普利斯科娃的播客节目《Rakety》中变了味。
“这跟托马斯・马哈奇在上海的情况类似。” 普利斯科娃在节目中直言不讳,她承认穆霍娃表现出色,却话锋一转直指退赛动机,“也许万卓索娃是哪里受伤了,但我更倾向于认为,她是看到自己没有机会,因此放弃了比赛。” 这番言论像颗石子投入静水,瞬间在网坛引发热议。作为手握 17 个 WTA 单打冠军、曾登顶世界第一的名将,普利斯科娃向来以直率著称,但此次将矛头对准伤病中的同胞,显然触碰了敏感神经。
不到 24 小时,万卓索娃在 Instagram 限时动态给出强硬回应,她直接艾特普利斯科娃写道:“每个受过伤的人都知道,有时确实无法继续比赛。在肩膀手术后,我对此体会加倍深刻。” 这位 2023 年温网冠军的反击并非空穴来风 ——2024 年 8 月,她因严重肩伤接受手术,为此放弃美网全力康复,2025 赛季复出后仍受伤病反复困扰,3 月还曾宣布暂停比赛进行专项康复训练,世界排名也因此跌出前 30 位。她在回应中暗含讽刺:“我真不明白,这一点竟会遭到本应最懂行的人的质疑。” 末尾标注的播客账号,更将这场对峙推向公众视野。

这场同胞论战的背后,是职业网坛长期存在的身份困境:运动员究竟该为荣誉拼至最后一刻,还是该为职业生涯保护身体?普利斯科娃的质疑并非毫无依据,网坛确实存在 “战略性退赛” 的争议案例,那些在关键分前突然宣布伤退的举动,难免引发外界对竞技诚信的猜测。但万卓索娃的处境有着特殊注脚 —— 她的肩伤早已不是秘密,2025 年辛辛那提站对阵萨巴伦卡时,就曾因肩部紧绷导致技术动作变形,而温网夺冠路上带伤作战的经历,更让她对 “坚持与放弃” 有着切身体悟。
网坛名宿们对此有着更辩证的看法。纳芙拉蒂洛娃曾说:“网球是一项需要同时运用身体和大脑的运动,有时后者更为重要。” 费德勒也坦言,学会在适当时候保护身体比盲目坚持更需要智慧。回溯网坛历史,既有纳达尔 2008 年温网决赛带伤血战的传奇,也有因强行坚持导致生涯断崖式下滑的悲剧。当密集的赛程让球员全年奔波于 20 多站赛事,伤病管理早已成为职业生存的必修课,退赛的背后往往是精密的风险评估,而非简单的 “认输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万卓索娃首次直面此类质疑。2024 年美网,她赛前因膝盖不适退出与萨巴伦卡的四分之一决赛,就曾遭到高芙前教练布拉德・吉尔伯特的尖锐批评,当时她以 “干脆给受伤的运动员发汽水吧” 的讽刺回应展现强硬态度。而普利斯科娃的特殊身份 —— 同为捷克球员、同样经历过伤病困扰(2022 年曾因伤休战导致排名下滑),让此次质疑更显刺眼。在常年共享训练基地、频繁在巡回赛相遇的网球社群中,公开质疑同胞的职业操守,无疑打破了球员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截至目前,普利斯科娃尚未对万卓索娃的回应作出进一步表态,但这场论战已引发连锁反应。WTA 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伤病退赛的判定始终依赖医疗团队的专业评估,球员的自主决定应得到尊重。不少球迷则在社交媒体上站队支持万卓索娃,认为 “只有经历过手术与康复的人,才懂坚持与放弃的边界”。
东京赛的球场早已更换了新的参赛选手,但这场关于伤病与尊严的论战仍在发酵。当万卓索娃的肩伤还在恢复期,当普利斯科娃的直率仍在引发争议,职业网坛或许该思考:如何在金沙娱场城官方网站追求竞技观赏性的同时,给予运动员更多理解与空间?毕竟在胜负之外,健康与尊重才是体育精神更珍贵的底色。








